◎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两个文件稿在会议讨论中争议较大,后来作出重要修改后原则通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一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城市治理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省蝶变为全国第一的经济强省,珠三角地区更是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加强各方面各层级治理主体的协作,避免出现改革合成谬误,破除妨碍高质量发展的固化思维、利益藩篱,用好特区立法权优势,及时将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成果转化为法律法规,发挥好深圳等城市在大湾区法治建设中的测试缓冲作用。着眼大湾区文旅一体化进行科学规划对接,实施文化产业大项目,开展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定向扶持文创企业加强研发、挂牌上市,催生文创领军企业,支持文旅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文化内容和品牌效应良性互动的产业链。另一方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也要直面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敢于突破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问题和障碍,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合和系统集成,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机制,为全国高质量发展趟出新路子、贡献新方案。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协调机制开始运行。这些文化印记深深地烙刻在三地人民心中,并随着开放务实的粤商文化不断向海外发展,进一步深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影响力。发展新动能源自亿万经营主体汇聚的磅礴力量。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另一方面,发挥企业自下而上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对外开放,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开放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的非凡韧性不仅体现在抗冲击方面,更表现在淬炼的重生能力方面,在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确保质的有效提升。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叠加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以及更好利用人力资源等新要求。在先立后破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传统产业在新产业、新技术发展牵引下经历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新兴产业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促进整个产业体系从旧到新、从传统到现代、从夕阳到朝阳的转型升级。
发展新动能源自宏观政策形成的强大合力。从需求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攀升。无论人口规模还是人力资本存量,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千万小微企业,都是中国经济阔步向前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已深度应用于各类生产生活场景,数字化重塑了中国产业发展的内生逻辑,以产业+的形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形式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发展新动能源自新型工业化催生的创新动力。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6万亿元,较2022年增长5.2%,完成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稳居世界第二位。只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增添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从容和任性。大和多不一定意味着强,但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无尽可能。
新意味着蜕变、重生,中国经济只有日日新,才能在挑战中发现机会,在困境中找到突破,保持足够的毅力、定力和战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进程中,从容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向人民和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投资的贡献虽有所减少,但支出流向和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投向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既发挥了投资逆周期调节功能,也实现了投资对宏观经济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经济必须在爬坡过坎、波浪曲折中经历转变,形成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锻造出强大韧性。
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动能足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经历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曲线呈现出从谷底向谷峰强劲复苏的态势,经济总量从2019年的99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以上。只要不断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挖掘丰沛的人才红利和知识红利,持续提高健康红利和挖掘老龄红利,就能在用好人中继续创造中国人口红利。经济发展新动能从何而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仍具备强大发展空间,滋养我国经济大树的养分依然充足。虽然人口老龄化构成冲击,但基于庞大人口基数的海量人力资本是重大优势,每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是孕育创新的细胞。枯燥晦涩的经济数字背后,是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巨轮坚持稳中求进,在世界经济的浩瀚大海中稳健前行,抵得住风高浪急的挑战,表现出抗打抗击的坚强韧性。
发展新动能源自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型工业化中找蓝海。
经济新动能后劲大、推力强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面临冲击时愈斗愈坚的硬朗体质,说明了中国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具备了抗打抗击的坚强韧性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深刻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之外,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例如,早在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从房地产问题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就开始加快暴露出产能过剩和产量过剩问题,商品房销售面积已从2021年近18亿平方米的峰值下降到2023年的11.2亿平方米,大致相当于2012年的水平,其对经济的下拉作用不可避免。
一方面,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种结构性问题都有可能表现出来。据测算,全口径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从新冠疫情前的每年1个至2.5个百分点的正增长降为2020年后的负增长,2022年为负0.91个百分点。从2023年的实际情况看,在外需明显减弱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实现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对于房地产风险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要重视解决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强调,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近年来,美国把我当成战略竞争对手,采取各种手段对我遏制打压。对于中国经济面临的这些结构性矛盾,党中央一直在深入研究,注意从我国国情出发,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
例如,人口问题如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均低于2.1这个世代更替水平,韩国2022年总和生育率甚至只有0.78,大大低于中国的1.09。近年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多次提出,要逐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会普遍遇到,并非中国所独有。同时应看到,我国政府债务主要是内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只要我们严控增量,逐渐减少存量,是能够有力有序有效去杠杆的。
对于债务问题,美国在2008年后、欧洲在2010年后,先后经历了超级债务周期,新兴经济体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问题更是不胜枚举,这一轮美国激进加息后,加息的后遗症仍有可能触发债务危机。最近两年,随着偿债高峰到来,高杠杆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仅债务的利息负担,一些地方政府就难以承受。在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在我国发生,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为此,党中央提出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和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地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解决困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这些结构性问题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一般来说,宏观杠杆率在上升初期是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但当偿债高峰到来时又会成为经济的减速器。
另一方面,我国在应对结构性问题的过程中,面临新冠疫情的冲击,特别是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明显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对于房地产问题,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与房地产问题有关,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泡沫危机也主要发生在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上。
对于债务问题,2013年党中央就指出,要高度重视地方债务规模扩张问题,并在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从宏观杠杆率上升和政府债务问题看,三年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宏观杠杆率在一度平稳之后再度攀升。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7:10天狐定制
2025-04-05 06:52天狐定制
2025-04-05 06:15天狐定制
2025-04-05 06:11天狐定制
2025-04-05 06:11天狐定制
2025-04-05 05:57天狐定制
2025-04-05 05:47天狐定制
2025-04-05 05:37天狐定制
2025-04-05 05:35天狐定制
2025-04-05 05:32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